得了腸炎就會有腹部隱痛、腹脹、腹痛、腹瀉,遇冷、進油膩之物或遇情緒波動、在勞累后尤甚。大便次數增加,日行幾次或數十余次。導致精神不振,少氣懶言,四肢乏力,喜溫怕冷。 在過去,腸胃病一直要靠吃藥來殺菌、消除炎癥,而這些藥物往往對腎肝及腸胃有著不同程度的毒副損害。下面介紹兩種治療腸胃病的偏方,治療有驚人效果。安全方便的解決老胃病,老腸炎。有效又省錢。這不是奇跡,是科學。效果非常顯著,這讓更多的患者在治療上少走彎路,少花冤枉錢。工具/原料馬齒莧,大蒜 50度白酒2斤,紅糖1斤,川烏,草烏,何首烏,當歸各3錢。方法/步驟取新鮮的馬齒莧適量,洗凈,蒸熟,切段,拌上蒜末,再加上其他酌料即可。每日一次,連服5-7天,根據自身的情況再次服用或加服。馬齒莧有消炎的作用,大蒜有殺菌的作用。 川烏,草烏,何首烏,當歸各3錢加紅糖1斤浸泡于50度白酒2斤約一個月。每日早晚各服用20毫升。能夠明顯的改善體寒導致的拉肚,想吃涼的又怕涼。 END 注意事項藥酒要適量的使用,量大或長期使用有傷肝的危險。慢性腸炎病人多半身體虛弱、抵抗力差,因而更應注意飲食衛生,不吃生冷、堅硬及變質食物,不喝酒,不吃辛辣刺激性強的調味品。除了避免受涼,控制情緒外,飲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。本病在發作期、緩解期不能進食豆類及豆制品,麥類及面制品,以及大蒜、韭菜、洋山芋、皮蛋、卷心菜、花生、瓜子等易產氣食物。因為一旦進食,胃腸道內氣體增多,胃腸動力受到影響,即可誘發本病,甚至加劇癥狀。 |